新闻热点
文:新商界 发布时间: 2023-04-23 点击量:386
4月22日-23日,赵玉平老师为国学1班同学讲授《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艺术》。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当中,从庞大帝国的管理、跨洲际的远征到宏伟工程的组织实施,无一不体现着管理的思想和智慧。这些思想和智慧散落在浩如烟海的历史当中等待今天的我们去传承和发扬。
管理的本质:通过别人完成任务
刘备文不如诸葛亮、庞统,武不如关张赵马黄,但是能调动一群文武去纵横天下;宋江文一般武也一般,但是能调动一帮团队去打天下;唐三藏没有神通法术,也根本就不会打妖精,但就会做一件事,调动孙悟空,让"野猴子"去打妖精。
很多领导注意力多放在业务层面和做事层面,这是不对的。他提醒大家仔细想一个问题,你到底是关注“打妖精”还是关注管“野猴子”?领导跟员工的区别就是员工琢磨怎么“打妖精”,领导想的是怎么管好“野猴子”。当有这个模式转化的时候,你就进步了。
所以在中国历史上的三类英雄当中,第三类英雄最高明、最厉害。
领导水平——用什么人做事
孔子有弟子3000余人,只出了27位贤人;而曾国藩一生中培养出了273位人才,其中最典型的一个是李鸿章,一个是左宗棠。
我们身边有些领导干了三五年,光顾自己“闪光”进步了,等他走的时候回头看,一个人都没培养出来,一个年轻人都没带出来。
很多领导一上来就讲,我今年成本多少、费用多少、利润多少、增长多少……这些东西副总都能讲,财务也能讲,具体负责人、中层干部都能讲。
而作为一把手,需要思考和挖掘的是——你手下有谁是能人、高人?团队里的四梁八柱都是谁?谁是你的孙悟空、谁是你的赵子龙?谁是你的诸葛亮?
中国古人管理的核心思想
自我提升: 仁、和、止、静
团队提升: 忠、义、权、争
“仁和止静”处理四个关系:
人和人的关系( 儒家)
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吾欲仁斯仁至矣
人与自然的关系(道家)
道法自然,上善若水,清静无为
《黄帝内经》
法于阴阳
和于术数
饮食有节
起居有常
形与神俱
人与规则的关系(法家)
法术势
权力与权威
威与信的均衡
人与自我的关系( 佛家)
担当大我
放下小我
平常心
理解方式是关键
其中人与自我的关系最为重要,尤其在人生起伏、大起大落,最考验人与自我相处的境界。
西游记的管理智慧
赵老师以《西游记》为例,解读了中国合作管理的基本特征。
1、工作过程中的良好心态来源于角色认同
资源就是资格:唐僧有如来佛祖、观音菩萨加持。
本领就是自由:孙悟空,降妖除魔,离开它,师徒四人寸步难行,因此有发脾气的资本。
顺眼就是理由:猪八戒和领导保持高度一致。
汗水决定出路:沙和尚吃苦受累就是未来的保障,不流汗无法体现出个人价值。
员工在团队中清楚自己的角色、位置,端什么碗,吃什么饭,不要进行跨角色比较。沙和尚似的员工非要过孙悟空的生活,这是摆不正自己的位置。选择正确的比较对象是生活的基本支点。普通员工、中层干部都需认清形势,找准位置
2、领导管好身边人
《西游记》中小妖精都是本地的,大妖精都是天上来的,换句话说是集团总部来的。很多妖精都是佛祖、菩萨的坐骑。这类人有两副面孔,在领导面前人畜无害温文尔雅,一下基层就作恶。这是作者告诉我们的基本事实,过去有,现在也有因此领导一定要看好“身边人”。
3、掌握工作节奏
有能力有热情没节奏的人会把自己坑死,孙悟空就犯过这类错误。它未经师傅许可便打死妖精,正确的做法是等师傅发号施令。做擅长的事要懂得汇报,越有本事的人越要重视打招呼。
4、能岗匹配
人物代表一唐僧
有能力,有态度,目标远大,有牺牲精神。领导激励此类员工重点在于给他足够远大的任务,让他带动别人。
人才代表一孙悟空
有能力,态度不稳定。对他们要设紧箍咒,否则易失控。管理方法:设紧箍咒
人精代表一 猪八戒
能力中等偏上,但精于算计,多给多干,少给少干,不给不干,稍不留神就出格。管理方法:加强监督管理。
人手代表一沙和尚
态度一等一,能力一般般。管理方法:有限使用。
人渣代表一六耳猕猴
能力顶级,态度黑暗,管理人渣方法:拉外援,如《西游记》中找如来佛祖收了它。
用最适合的人一起做大事,每个岗位要招到最适合的人而非最有能力的人,有搭配理念,才是能岗匹配。
结语
赵老师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将管理理念与经验结合,剥茧抽丝,精彩、深刻地分析了中国古典名著中的人物和故事,以独特的眼光,妙语解读历史背后的领导智慧,在修身、选人、用人、授权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真知灼见。这些丰富的内容也需要同学们在课后回顾和领悟。